沒有發票不能做賬怎么辦?教你一個新訣竅
時間:2020-04-15 09:34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實務中,企業總會面臨很多不規范的情況,尤其是在對外支付價款時有時候難以取得對應的發票,實務中非常常見:
——企業向個人支付服務價款難以取得發票
——某企業3月采購口罩機未取得發票
——企業眾多零星采購難以取得發票
從稅法要求來講,不應該出現這些情況,如果對方是企業,應由對方自行開具發票,如果對方是自然人,應由對方到稅務機關代開發票。也就是說在稅法層面這些問題都是有解決方案的,但實務中總會出現特殊原因導致的無票入賬:
第一種情況是支付給個人的價款,尤其是服務價款,增值稅征收率3%,但問題出在個稅上,按照稅法邏輯這里個人應按照勞務報酬繳納個稅,那就意味著支付方需要按照20%——40%預扣并代扣代繳個稅,實務中難以實現;
第二種情況是購買中的賣方壟斷問題,比如砂石料通常形成了地域性壟斷,口罩機在疫情期間形成了一機難求的實質壟斷,長沙公司注冊,這種情況下,供應商可能強行拒絕提供發票,企業為了生存發展被迫答應;
第三種情況是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業務部門員工可能因為不懂財稅導致貪便宜,或者因為內部溝通流程不暢,導致在零星采購中難以取得正規發票。
遇到這些情況,僅僅照搬稅法沒有意義,能否找到一個合法合理的解決方案呢?個人認為個體工商戶可能是一個可行的思路。
以采購為例,可以考慮設立一個個體工商戶作為零星采購的采購主體,企業不再從零散主體分別采購,而是從個體工商戶統一采購,個體工商戶從市場上采購后加價轉售給企業,并向企業提供增值稅發票。
但個體工商戶自己如何繳稅?理論上也應當取得采購發票作為成本,對外開票作為收入,但實務中依然拿不到發票!對于個體戶這類特殊主體的不規范,稅務機關在稅收征管中其實是允許有一定空間的,各地稅務機關對于個體戶一定范圍內的業務量允許進行個人所得稅核定征收,也就是說即使拿不到成本票,個體戶只需要按照對外開票額的一定比例核定征收個人所得稅即可,這里的個稅征收比例各地有差異,也可能隨著業務量大小有不同檔次稅率,但總體而言,對于下游企業來講,合理合法的解決了零星采購的發票問題。
當然我們仍然要強調的一點就是:真實性是所有涉稅設計的底線和基礎,所有的發票背后一定是真實業務的發生,只不過利用稅務機關的核定政策,將難以規范的一些小額業務統一規范,正常入賬,規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