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居民個人和外籍個人的涉稅區別
時間:2019-09-07 10:02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對于外籍個人和非居民個人,很多人小伙伴搞不清楚,認為是一回事,其實他們之間是有區別的,外籍個人可能是居民個人,也可能是非居民個人。今天就對這一問題作一個詳細說明。
一、概念不同
非居民個人是個稅法規定的一個名詞。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第一條第二款規定:“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不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為非居民個人。”
而外籍個人并不是一個法律名詞,通俗的說,外籍個人就是非中國國籍的人士。
外籍個人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一百八十三天后,就成了居民個人。所以,外籍個人可能是居民個人,也可能是非居民個人。
二、專項附加扣除不同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二項:“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按照這一條款的規定,非居民個人不能享受專項附加扣除。
如果是外籍個人中的非居民個人,在2021年12月31日前,按照《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1994]20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外籍個人取得有關補貼征免個人所得稅執行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7]54號)和《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外籍個人取得港澳地區住房等補貼征免個人所得稅的通知》(財稅[2004]29號)規定,享受住房補貼、語言訓練費、子女教育費等津補貼免稅優惠政策。
如果是外籍個人中的居民個人,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后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64號)第七條:“(一)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間,外籍個人符合居民個人條件的,可以選擇享受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也可以選擇按照《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1994]20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外籍個人取得有關補貼征免個人所得稅執行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7]54號)和《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外籍個人取得港澳地區住房等補貼征免個人所得稅的通知》(財稅[2004]29號)規定,享受住房補貼、語言訓練費、子女教育費等津補貼免稅優惠政策,但不得同時享受。外籍個人一經選擇,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二)自2022年1月1日起,外籍個人不再享受住房補貼、語言訓練費、子女教育費津補貼免稅優惠政策,應按規定享受專項附加扣除。”
三、稅收優惠不同
非居民個人的稅收優惠包括: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第一條第二款:“非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條:“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不超過90天的,長沙工商代辦,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由該雇主在中國境內的機構、場所負擔的部分,免予繳納個人所得稅。”
外籍個人的稅收優惠包括:
根據《財政部關于外國來華工作人員繳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80]189號):“
(一)援助國派往我國專為該國無償援助我國的建設項目服務的工作人員,取得的工資,生活津貼,不論是我方支付或外國支付,均可免征個人所得稅。
(二)外國來華文教專家,在我國服務期間,由我方發工資,薪金,并對其住房,使用汽車,醫療實行免費“三包”,可只就工資,薪金所得按照稅法規定征收個人所得稅;對我方免費提供的住房,使用汽車,醫療,可免予計算納稅。
(三)外國來華工作人員,在我國服務而取得的工資,薪金,不論是我方支付,外國支付,我方和外國共同支付,均屬于來源于中國的所得,除本通知第(一)項規定給予免稅優惠外,其他均應按規定征收個人所得稅。但對在中國境內連續居住不超過90天的,可只就我方支付的工資,薪金部分計算納稅,對外國支付的工資,薪金部分免予征稅。
(四)外國來華留學生,領取的生活津貼費,獎學金,不屬于工資,薪金范疇,不征個人所得稅。
(五)外國來華工作人員,由外國派出單位發給包干款項,其中包括個人工資,公用經費(郵電費,辦公費,廣告費,業務上往來必要的交際費),生活津貼費(住房費,差旅費),凡對上述所得能夠劃分清楚的,可只就工資薪金所得部分按照規定征收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