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征稅收入”新創概念
時間:2019-12-23 11:11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中有兩個名詞:“不征稅收入”與“免稅收入”,不少納稅人對這兩個概念感覺難以區分,紛紛打電話給江西省鄱陽縣地稅局12366納稅服務熱線進行咨詢。咨詢員小張結合相關政策,對該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七條和《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不征稅收入是我國企業所得稅法中新創設的一個概念,是指從企業所得稅原理上講應永久不列入征稅范圍的收入范疇。我國稅法規定不征稅收入,主要目的是對非經營活動或非營利活動帶來的經濟利益流入從應稅總收入中排除。目前,我國經濟組織形式多樣,除企業外,有的以半政府機構(比如事業單位)的形式存在,有的以公益慈善組織形式存在,還有其他復雜的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等。這些機構嚴格講是不以營利活動為目的的,其收入的形式主要靠財政撥款以及為承擔行政性職能所收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等,對這類組織取得的非營利性收入征稅沒有實際意義。稅法中規定的“不征稅收入”概念,不屬于稅收優惠的范疇,這些收入不屬于營利性活動帶來的經濟利益,是專門從事特定目的的收入,這些收入從企業所得稅原理上講應永久不列入征稅范圍的收入范疇。
具體來講,不征稅收入共有三類:
(一)財政撥款。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對納入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撥付的財政資金。但國務院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比方說,地方政府為招商引資而給企業的稅收返還及各種獎勵,就不在不征稅收入之列。
(二)依法收取并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行政事業性收費,是指依照法律法規等有關規定,按照國務院規定程序批準,在實施社會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供特定公共服務過程中,向特定對象收取并納入財政管理的費用;政府性基金,是指企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等有關規定,代政府收取的具有專項用途的財政資金。比如,企業向臨時員工收取的各種不合理費用就不在此列。
(三)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是指企業取得的,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專項用途并經國務院批準的財政性資金。
免稅收入屬于《企業所得稅法》“第四章稅收優惠”的內容,與經營活動密切相關,只是特定項目取得的收入有稅收優惠待遇。《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一百零二條規定,企業同時從事適用不同企業所得稅待遇的項目的,其優惠項目應當單獨計算所得,并合理分攤企業的期間費用;沒有單獨計算的,不得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由此,免稅收入要單獨計算所得并合理分攤期間費用。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免稅收入有四類:
(一)國債利息收入;
(二)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三)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四)符合條件的非營利組織的收入。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八十三條規定,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不包括連續持有居民企業公開發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個月取得的投資收益。
上述規定中的非營利組織要經有關部門認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八十四條規定,非營利組織必須同時符合7個條件:1.依法履行非營利組織登記手續;2.從事公益性或者非營利性活動;3.取得的收入除用于與該組織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外,全部用于登記核定或者章程規定的公益性或者非營利性事業;4.財產及其孳息不用于分配;5.按照登記核定或者章程規定,該組織注銷后的剩余財產用于公益性或者非營利性目的,或者由登記管理機關轉贈給與該組織性質、宗旨相同的組織,并向社會公告;6.投入人對投入該組織的財產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財產權利;7.工作人員工資福利開支控制在規定的比例內,不變相分配該組織的財產。
非營利組織從事營利活動,即使符合條件,通過了認定,營利性收入也不屬于免稅收入。
從廣義上說,減計收入也屬于免稅收入。但不是全部免稅收入,而是部分免稅收入。《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三條規定,企業綜合利用資源,生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規定的產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減計收入。《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九條規定,企業以《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規定的資源作為主要原材料,長沙工商稅務,生產國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的產品取得的收入,減按90%計入收入總額。可以理解為其中10%的收入為免稅收入。
不征稅收入與免稅收入有一點是相同的,即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都可以從收入總額中減除。用公式表達:應納稅所得額=年度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
- 上一篇:業務招待費按發生額的60%扣稅
- 下一篇:何為特別納稅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