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稅三期:購買進項發票用于抵扣,罰你沒商量?。ㄒ呀鉀Q)
時間:2020-08-05 12:10 編輯:長沙代理記賬
2016年國稅金稅三期啟用以來,很多沒有發生真實業務,而是從朋友公司或者直接從市面上買回來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用于抵扣銷項稅額的,都紛紛被國稅的金三稅務系統排查出來了,從而要求企業作進項轉出。由此而要補交稅款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企業為數不少。
國稅的金三系統正運用“互聯網+”思維,穩步推行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推廣電子發票,加大稅收大數據運用,長沙工商稅務,使稅收征管從憑個人經驗管理向依靠大數據分析轉變。據了解,目前國稅的金三系統還沒有開放全部功能,就這樣都查出不少企業逃稅。假如到了金三稅務系統功能全部完成開放,估計是一抓一個準,100%能夠監測到。在此再三鄭重告誡各位老板以及財務經理:如果沒有發生真實的業務,千萬千萬不要在外面購買進項發票用于抵扣。
國稅局運用"互聯網",依靠"網絡爬蟲"技術,自主研發的“金三”系統確實很強大!通過推行發票電子底賬,逐一實時采集、存儲、查驗、對比發票全要素信息,從源頭上防范了偷騙稅和腐敗行為。假如沒有真實業務,真的不要再找發票抵扣了,“金三”系統一定會比對出來,一張都跑不了,當初抵了多少就得補交多少稅!還有滯納金和罰款,嚴重的還有刑事責任,得不償失。
“金三”系統讓稅收征管效率呈現幾何級倍增!互聯網成了挖掘的稅收信息的金礦!真的強大到可以讓逃稅者逃無可逃!
一、金稅三期
大數據上線后,最近有不少一般納稅人的公司被稅務局預警后評估稽查,結果是交回抵扣的稅款,并受到漏繳稅款0.5倍--5倍的罰款,還有每天萬分之五的稅收滯納金!!!
稅務局已經通報提醒各納稅人一句話: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二、究其原因
基本上都是發票進銷數據比對不通過出現的預警,有些老板通過接賣發票電話或者認識的朋友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來抵進項稅,為的是少交增值稅款,但不知道,您為此埋下了定時炸彈!這些賣票的公司等您通過認證后付了錢,過一段時間就會把發票作廢或者紅沖,有的是用虛假資料注冊或者購買一家公司,申請一般納稅人后買了一批專用發票,開完賣完再也找不到人了,一旦出現這種問題和情況,稅務局會嚴查到買票公司!
三、特別注意
千萬不要報僥幸心理,再次告誡我們的老板: 現在不是以前了,真的不是以前了,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過去可能您公司有過類似買票的情況,或者少繳稅和不交稅,都沒有被預警和稽查,但現在金稅三期大數據上線,稅務局系統升級后只要動態數據比對有誤,稅負率偏低,系統會自動預警,稅務局評估科的人員會馬上打電話讓拿三年的賬交過去進行查賬,后續的麻煩就不是當初抵扣的那點稅款可以解決的。
四、金稅三期的意義和影響
金稅三期主要做的事情是統一全國地稅的征管系統,從系統層面來看,相對于現有的各省征管系統而言,主要的差別在于兩點:
1、第一次在征管系統中建立了自然人稅收管理體系,將征管系統劃分為面向組織的核心征管系統與面向自然人的個人稅收管理系統;
2、將數據利用分析系統獨立劃分出來,作為單獨的決策支持系統。
金稅三期的意義官方宣傳口徑很多,個人看法,最大的價值在于:改變了以前各省國地稅部門信息化建設獨立發展、數據口徑雜亂無章的狀態,規范了稅收業務數據口徑、建立了全國范圍內的信息化系統事實標準,為全國范圍內的數據共享和利用奠定了基礎,從而真正有利于推動稅收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總結提醒
千萬不能再接受虛開的增值稅發票(買票)抵扣,也不能虛開增值稅發票(賣票)賺錢。
大部分企業接受虛開增值稅發票包括3種情形:
1、向甲方購物,通過甲方介紹或者同意甲方的安排,接受乙 方開具的發票;(接受第三方開票);
2、購買甲商品,開具乙商品的發票;(改變商品名稱開票);
3、沒有購物,直接買發票。(完全虛開發票)。
上述三種情形,都是接受“虛開增值稅發票”。 稅務機關除經常性的進項認證、抵扣比對發現異常情況會進行檢查外,總局“金稅三期”風控系統對開票企業開票情況、受票企業進2項抵扣情況進行自動篩查,能夠比對貿易公司“進項品名”與“銷項品名”是否一致,開票與抵扣是否正常,與企業實際生產經營能力是否配比,開票金額增長是否異常,金額波動是否異常,等等。發現異常,就下發“黑名單”通知當地稅局檢查、核實。
千萬不要相信“開票公司”講的“發票認證通過抵扣了就沒有問 題”的鬼話,那些專門賣票的企業,開票不可能正常,他們向你開票,也向其他人開票,他們靠“開票量”賺錢,他們遲早都會被稅務稽查系統篩查出來,被稅務機關盯上。
另外,開票公司的抵扣鏈條一旦出現問題,他們會立馬“卷款走人”,當月開具的發票就不申報,必然東窗事發,所有買過他的發票的企業都會 “帶出來了”。最終,買票企業往往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再次提醒各位,從現在起,不要再接受虛開的增值稅發票(買票)抵扣 ,寧可增值稅稅負高點,也不能去買進項抵扣。 不接受虛開的增值稅發票,關鍵在企業負責人,但風險控制與防范的“窗口”需要前移,要設置在采購環節。簽訂采購合同時就需要審核供貨商的增值稅開票資質,在采購合同中明確供應商增值稅發票的法律與風險責任,僅僅靠財務部門是無法控制風險的。